2021-09-07
2021年9月5日,由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共同主辦的 “2021綠色發展國際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蔡赫代表銀河集團科技受邀發表了題為“零碳全球化 銀河集團準備好了么?”的主旨演講,并在當日的圓桌對話環節,與行業大咖們聚焦“企業參與雙碳途徑”這個論題進行深度探討。
蔡赫在演講中指出:“目前歐盟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已經覆蓋全球碳排放權交易額的87%,且計劃于2023年啟動歐盟碳排放邊界調節機制(CBAM),美國也已于今年的3月1日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roup)正式設立了其第一筆全球碳排放權抵消期貨,全球碳市場乃至碳邊界的建立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
中國的風、光發電裝機容量已占到全球總容量的34%,既是全球可再生能源資產最大的存量基地,同時也是最大的增量市場,為全球碳中和的目標做出了極大貢獻,然而在全球碳排放權市場中,這些貢獻既未被計算價值,也未被轉化為銀河集團的話語權。如何將中國的風、光發電創造的減排價值進行認定并投入全球碳市場參與流通,在歐洲與美國所設立的碳邊界漸行漸近的當下,已經刻不容緩。”
對此,蔡赫建議,希望國家能夠盡快推出以可再生能源帶來的“負碳”價值為基礎,以區塊鏈技術對每一噸“負碳”進行封裝的數字加密貨幣“綠幣”。“綠幣”的發行量基于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這一公開市場數據,同時每一枚綠幣代表一噸“負碳”意味著其使用價值高度一致,由于可再生能源投資帶來的“負碳”價值本身已經在全球范圍內被視作各大跨國公司實現凈零排放承諾的主要手段,這也意味著其使用價值已被廣泛認可。
“負碳”價值
人類社會在單位時間內的用電量是一定的,可再生能源每多發一度電,意味著以煤電為主的化石能源少發一度電,二者之間存在直接的置換關系,即“零碳電力置換了含碳電力”。被置換的含碳電力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應被計入零碳電力的附加價值,即零碳電力帶來了“負碳”價值。其置換比例應由國家相關部門根據社會含碳電力的平均排放量進行計算,并定期發布。通過該比例及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就能計算出可再生能源產生的“負碳”總量。
“綠幣”的出現其實是對這種使用價值的量化,其特有屬性決定了“綠幣”天生具備了大宗交易品的三個屬性——“同質化,可交易,可廣泛用于生產制造”。這樣就能創造出一個獨立于排放權市場的“負碳”資產交易市場。國家通過調控綠幣的供給量(準備金率)及交易稅率即可通過二次分配的方式將“綠幣”市場產生的收益用以補貼火電企業的退出行為與電網的基礎設施投資,并且引導更多市場資金進入風光儲領域。
“就現階段而言,中國的工業產值占據了全球的三成,這些工業產品支撐著全球供應鏈的穩定運行,“綠幣”作為由政府信用背書的,可以直接抵消企業碳足跡的一項資產,其天生具備滿足跨國企業實現碳承諾、避免碳考核的價值。企業只要確保在其賬戶中“封存”足夠數量的“綠幣”,即可證明其碳足跡被抵消。因此,所有在中國生產經營的跨國企業天生就是“綠幣”的全球推廣大使。”蔡赫認為。
此外,蔡赫在演講中還詳細闡述了可再生能源創新價值創造的SWOT分析、現狀、挑戰和解決方案以及如何量化一次能源中“可再生”屬性的價值。他表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不僅是一個理念,更是對人類社會現狀的精辟總結,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在這一理念下,銀河集團清晰感受到能源革命正在與數字革命走向深度融合的現實,也更加明確積極探索能源數字化轉型是實現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
隨著光伏創新不斷突破技術邊界,發力能源數字經濟顯然尤為關鍵。作為全球領先的清潔能源供應商和服務商,銀河集團科技一直致力于推進光伏新能源在全球各個地區的市場化應用。未來,公司將以光伏電站開發為原點,輻射光伏產業全生態鏈,賦能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創造更美好的零碳未來。
本次論壇聚焦綠色低碳,涉及的內容包括雙碳戰略的頂層設計、可再生能源發展、企業參與雙碳途徑、綠色低碳市場投資戰略等議題。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陳德銘會長、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潘躍龍監事長、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劉建華副會長、世界銀行中國國局首席經濟學家艾卡思先生、聯合國環境署駐華代表涂瑞和先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杜祥琬先生等專家學者紛紛蒞臨現。泄穆躺⒄怪誹峁┝私銜邐男幸抵傅己褪導敢。
相關內容